施銘洋醫師.醫路有你 | Ming-Yang, Shih: 2025 WFU

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

新冠不只是大人的事!小孩染疫,有些症狀你可能沒發現

 
作者:施銘洋


新冠不只是大人的事!小孩染疫,有些症狀你可能沒有發現封面


最近好多爸媽來診間,第一句就是:「醫師,我家小孩是不是確診了啊?」

的確,最近新冠又悄悄升溫,幼兒園、小學病例一個接著一個。有的孩子只是發燒兩天沒別的症狀,有的則是狂咳、肚子痛,還說吃東西沒味道,甚至有爸媽說:「怎麼看起來好好的,結果快篩一測竟然是陽性!」

原來,新冠在孩子身上,可能不只發燒和咳嗽,還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。而且,不同年紀的孩子,表現也很不一樣。

這篇文章可以幫爸媽了解兒童新冠會有什麼症狀,讓您快速掌握常見、不常見症狀,還有年齡別變化,可以早點察覺,儘早照護!


常見的症狀有哪些?

孩子得了新冠,最常見的症狀包括:
  • 發燒(有時還會發冷發抖)
  • 咳嗽[有時會出現像小狗叫的聲音(哮吼)]
  • 喉嚨痛(吞口水時會刺刺痛痛的)
  • 鼻塞流鼻水打噴嚏
  • 頭痛肌肉痠痛
  • 累累的、沒精神、懶洋洋
這些症狀常常讓人以為只是「感冒而已」,但實際上可能就是新冠!


比較少見但也要注意的症狀

有些孩子不發燒、也不咳嗽,卻會出現下面這些症狀
  • 肚子不舒服拉肚子、想吐、一直吐
  • 味覺嗅覺怪怪的(吃東西沒味道,聞不到味道)
  • 聲音沙啞
  • 胸悶喘不過氣
  • 頭暈頭昏昏
如果孩子有這些症狀,又剛好家裡有人確診或學校班上有疫情,就要提高警覺。


還有更少見的特別症狀

這些比較少見,但如果出現,也很值得注意:
  • 皮膚紅疹腳趾紅腫(俗稱「新冠腳趾」)
  • 淋巴結腫大(摸到硬硬的腫塊)
  • 心跳忽快忽慢神智不清說話怪怪的
這類狀況較常見於重症,若發現請務必儘速就醫!


有些孩子完全沒症狀

根據研究,將近一半的兒童確診時是「無症狀」!也就是說孩子看起來完全正常,吃得好、玩得開心,卻可能已經染疫。如果沒做快篩,根本不會發現!

這也讓傳播變得更難控制。因此只靠有沒有「發燒咳嗽」來判斷,真的不夠準!有的孩子症狀很輕微,可能只是發個燒就好了;但也有的孩子可能整整一個星期都吃不好、睡不好,爸媽也跟著心疼。


怎麼分辨是不是新冠?

因為新冠症狀跟感冒、流感、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太像了,用看的其實分不太出來。這時候爸媽可以幫助醫師來蒐集一些臨床重要資訊
  • 提供最近是否有接觸確診者
  • 最近家裡、學校、安親班有沒有小孩確診
  • 是否有去過人多的地方或剛從外地旅遊回來
  • 有沒有快篩、PCR 結果可參考
有這些資訊,醫師就能更快抓住重心、協助檢查並確認診斷。


結語

新冠雖然不再是讓人恐慌的大流行,但在孩子身上的症狀表現常常不典型、甚至完全沒有症狀。孩子若有感冒症狀加上身邊有人確診,就值得提高警覺。如果太晚發現,可能會傳給班上、家中其他人,甚至錯過早期照顧時機喔!

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

小朋友怎麼又得腸病毒了?關鍵在這裡!


作者:施銘洋


小朋友怎麼又得腸病毒了?關鍵在這裡!封面


「爸爸媽媽,小朋友得了腸病毒!」「醫師,他上個月才得過耶!!?」

每年春夏交替的季節,許多爸媽最怕聽到的應該是這幾個字。明明昨天還活蹦亂跳的小朋友,今天就開始發燒、流口水、嘴巴破,甚至手腳起紅疹……到底腸病毒是什麼?為什麼小孩特別容易被感染?今天就用最簡單的方式,讓我們來初步了解它!


什麼是腸病毒?真的只有腸子會出問題嗎?

其實「腸病毒」是一個統稱,它包含了一大家族的病毒,像是柯薩奇病毒(Coxsackie)、伊科病毒(Echovirus)、腸病毒 71 型、腸病毒 D68  型(Enterovirus 71、D 68)等等,名字聽起來像是魔法咒語,但都是造成我們孩子生病的「小壞蛋」。

雖然名字有個「腸」字,但不只會讓腸胃不舒服,還會讓嘴巴破、喉嚨痛、手腳長疹子,甚至有的孩子會拉肚子或嘔吐。


誰最容易得腸病毒?

答案是 5 歲以下的孩子,尤其是托嬰中心、幼兒園的寶寶們。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免疫系統還在建立,而且:
  • 常常會把手手或玩具放進嘴巴裡
  • 不太會自己好好洗手
  • 喜歡跟小朋友黏在一起玩
這些都讓病毒有機會「悄悄傳染」,潛伏期 2 到 8 天(平均約 3 到 5 天),爸媽可能一開始也不會發現,直到孩子出現發燒、嘴破、疹子等症狀才警覺,而症狀出現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,這也就是為什麼學校要停課一週的原因。


什麼季節要特別注意?

台灣的腸病毒高峰期通常在每年 4 到 6 月之間,也就是春夏之交。天氣開始變熱,病毒也變得活躍,加上學校或安親班開學、接觸人變多,就很容易互相傳染。


腸病毒的常見症狀有哪些?

小朋友得腸病毒,常會有這些症狀:
  • 發燒(可能是第一個出現的症狀)
  • 嘴巴裡破洞口腔潰瘍喉嚨紅腫、吞嚥困難(吃東西變得很痛、一直流口水)
  • 手掌腳底屁股起紅疹小水泡(俗稱:「手足口病」)
  • 有時會拉肚子、嘔吐,或精神不佳
有的孩子症狀很輕微,可能只是發個燒就好了;但也有的孩子可能整整一個星期都吃不好、睡不好,爸媽也跟著心疼。


爸媽最常問的問題

Q1:會不會一直反覆得腸病毒?
會的。因為腸病毒的種類很多,這次感染的是 A 型,下一次可能是 B 型。每次感染只能產生對那一型的免疫力,不能「一次打怪全破關」。

Q2:大人也會得嗎?
會,但通常症狀比較輕微。有些大人甚至是「無症狀帶原者」,一點不痛不癢,卻悄悄把病毒帶回家傳給孩子。

Q3:要不要吃藥?
腸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(但有疫苗囉!),多半靠身體的免疫系統自行對抗。醫師會依症狀開退燒藥或止痛藥幫助孩子舒服一點。


結語

腸病毒的傳染力很強,潛伏期短約 3 到 5 天,一個生病的小孩可能在症狀出現前就已經傳染給其他人了。如果發現孩子有類似症狀,請讓他在家休息,不要勉強去上學。觀察孩子的精神、活力與食欲狀況,如果有異常,務必就醫評估喔!

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

《白袍人生學院華山論劍後記》白袍不只一條路,人生可以自己決定

 
作者:施銘洋


白袍不只一條路,人生可以自己決定封面


白袍人生學群組創立至今將近一年,每一次能與線上夥伴在線下相見,總是特別珍惜。因為我們都明白在不同的人生賽道上前行時,最需要的,是交流彼此的故事,調整自己的節奏,並重新校準心中的羅盤。

半年前,豪老師一聲召喚,「華山論劍」在台中火熱展開。身為中部人,理所當然接下這場聚會的站長任務。活動結束後的這幾天,心情像湖面微波盪漾,餘韻不斷……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貫穿整場活動的氛圍與精神,那會毫不猶豫地選擇:「勇氣」。

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

只是玩史萊姆,為什麼孩子手會紅腫癢?小心這些隱藏的刺激成分!


作者:施銘洋


只是玩史萊姆為什麼孩子手會紅腫癢封面


門診來了一位六歲小朋友,雙手出現紅腫、脫皮、乾裂等現象,部分區域還有小裂口與滲液,皺著眉頭不停地抓癢,甚至說手會痛。詳細詢問後,發現近期與家人一起製作史萊姆,裡面可能藏著一些對皮膚不好的化學成分......


什麼是史萊姆?自己做和買的有什麼不一樣?

史萊姆(英文:Slime)是一種軟軟黏黏的玩具,可以捏、拉、揉,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。可別以為它無害,裡面可能有一些對皮膚不好的東西。

史萊姆裡常見的成分
  • 白膠:讓史萊姆變黏的主角
  • 硼砂或隱形眼鏡藥水:讓史萊姆凝固起來,但可能刺激皮膚
  • 色素、香料、亮粉:讓史萊姆變漂亮,但也可能讓皮膚過敏
  • 洗衣精或泡泡水:這些東西對皮膚可不太友好

買的 vs 自己做的
  • 買的史萊姆:有時會標示成分,也可能有安全檢驗,但還是要注意來源
  • 自己做的史萊姆:材料比例不好掌握,可能更容易刺激皮膚


為什麼玩史萊姆會讓皮膚出問題?

小朋友的皮膚比大人薄很多,很容易被刺激。史萊姆裡的化學成分,可能讓皮膚發炎,主要有兩種情況:

刺激性皮膚炎
  • 原因:皮膚直接被刺激物(像硼砂、洗衣精)傷害
  • 症狀:手會很快變紅、乾裂

過敏性皮膚炎
  • 原因:身體對某些成分(像香料、防腐劑)過敏
  • 症狀:需要玩好幾次才會發作,皮膚會癢、紅腫

有研究更發現,一些小朋友玩史萊姆後,手指紅腫、脫皮,指甲還剝落了!而且有些症狀要好幾週甚至幾個月才能好。


皮膚出問題會有哪些症狀?

如果玩史萊姆後出現以下情況,就要小心了:
  • 手紅紅的、很癢
  • 手脫皮、乾裂
  • 長小水泡,甚至滲液
  • 指甲變形或剝落
※ 如果症狀一直沒好,記得帶孩子去看醫生,避免惡化或感染。


史萊姆皮膚炎


如果發炎了,該怎麼辦?

1. 停止玩史萊姆!
不要再碰史萊姆,讓皮膚休息一下

2. 洗手和保濕
用溫水和溫和的肥皂洗手,不要用有香味或含酒精的清潔品;每天擦無香料的保濕乳液或凡士林,幫助皮膚恢復

3. 看醫生
可能會開立一些藥物
  • 止癢藥膏:讓皮膚不癢、不紅
  • 抗生素藥膏:如果皮膚破了,避免感染
  • 口服藥物:嚴重感染時需要
如果孩子的症狀反覆發作,醫生可能會建議做「皮膚斑貼試驗」,幫忙找出過敏的原因。


爸媽可以怎麼預防?

其實,只要多注意一些小細節,就能讓孩子玩得安心又安全:

1. 選擇有安全標章的史萊姆,避免含香料或防腐劑的產品
2. 控制玩耍時間,不要讓孩子玩太久
3. 用工具代替手直接接觸,像是用湯匙或手套
4. 玩完後一定要洗手,並擦保濕乳液
5. 不要隨便自己做史萊姆,除非很確定材料安全
6. 如果孩子本來就有皮膚敏感或異位性皮膚炎,建議不要玩史萊姆


結語:讓孩子玩得開心,也要玩得安全

史萊姆的確能帶來樂趣與創造力,但背後隱藏的化學成分,也可能對孩子的皮膚造成傷害。家長只要多一分留心,就能讓孩子快樂玩耍、健康成長。

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

破解病毒性腸胃炎:小朋友拉肚子、嘔吐,爸媽該怎麼做?


作者:施銘洋




病毒性腸胃炎是小朋友常遇到的腸胃小麻煩,雖然聽起來有點可怕,但只要爸媽掌握正確的知識,就能幫孩子順利度過這段不舒服的時光。這篇文章會告訴您這是什麼病、有哪些病毒在搗亂、怎麼照顧,以及如何預防,讓您和寶貝都能安心!


什麼是病毒性腸胃炎?

病毒性腸胃炎就是小朋友的腸胃被外來的病毒攻擊,導致肚子不舒服。這種病會讓小孩出現腹瀉、嘔吐、肚子痛,甚至有點發燒的症狀,就像腸胃在「鬧脾氣」。

它特別愛在幼兒園或托兒所找麻煩,因為病毒很容易透過接觸傳染。比如:小朋友跟生病的小伙伴玩、摸了同一樣玩具,手沒洗乾淨就吃東西;或者吃了沒洗好的水果,甚至大人換完尿布沒洗手就準備食物,病毒就偷偷跑進肚子裡。尤其冬天,這種病特別活躍,因為病毒喜歡冷天氣。

好消息是,這種病大多數是「自限性」的,也就是說,過幾天身體自己就能把病毒趕走,不需要太緊張。但爸媽要特別注意,因為腹瀉和嘔吐會讓小朋友流失水分,如果不小心補充,可能會脫水,這才是需要小心的地方。


有什麼常見的病毒

病毒性腸胃炎的「幕後黑手」有好幾個,下面用表格幫您整理常見的病毒,讓您一看就懂:


常見病毒性腸胃炎表格


什麼時候應該擔心

雖然病毒性腸胃炎大多數情況下過幾天就會自己好,但有些狀況爸媽要特別留心,因為這可能不只是單純的腸胃炎,小孩可能需要醫師的幫忙。以下是幾個需要注意的警訊,我會詳細說明怎麼觀察,還有為什麼要小心:

小朋友不吃不喝,或喝下去就吐出來

如果您的寶貝完全不肯喝水、喝奶,甚至連一點點電解質溶液都不願意吞下去,這就得注意了。

更麻煩的是,有些小孩喝下去沒多久就全吐出來,這樣身體沒辦法留住水分,很容易脫水。比方說,您餵了一小口水,結果不到五分鐘就吐了,還連續好幾次這樣,這時候最好趕快找醫師看看,因為單靠在家補水可能不夠。

脫水徵兆:嘴巴乾乾、哭沒眼淚、小便很少(尿布半天還是乾的)、精神不好

脫水是病毒性腸胃炎最需要防範的問題,爸媽可以從幾個地方看出來。像是小孩的嘴巴摸起來乾乾的,舌頭沒什麼濕潤感;哭的時候眼眶乾乾的,沒有眼淚流出來;或是尿布好幾小時都還是乾的,半天沒什麼尿,甚至一天只尿一兩次,這都可能是水分不夠的訊號。

最明顯的還有精神狀態,如果小朋友平常活潑愛笑,現在卻變得昏昏沉沉、沒力氣,甚至叫他沒什麼反應,這絕對是大警訊,得趕快帶去醫院檢查。

腹瀉或嘔吐太誇張,比如一天超過 10 次,或好幾天沒改善

腹瀉和嘔吐是腸胃炎的正常症狀,但如果次數多到誇張,比如一天拉肚子超過 10 次,尿布換不完,或是嘔吐頻率高到幾乎每小時一次,這就不尋常了。

還有,如果症狀拖了 3-5 天還沒好,甚至越來越嚴重(比如拉的次數沒減少,反而更多),這可能表示病毒影響比較大,或有其他問題混在裡面,醫師需要幫忙評估。

高燒超過 38.5°C 好幾天,或燒退了又反覆

腸胃炎有時會伴隨發燒,但如果燒得很高(超過 38.5 °C),連續好幾天都退不下來,吃了退燒藥也只能壓一下,過幾小時又燒起來,這可能不只是病毒性腸胃炎在作怪。

特別是燒退了幾天,又突然反覆發燒,這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,像是感染加重或其他併發症,建議找醫師檢查清楚。

如果您看到這些狀況,覺得不對勁,千萬別猶豫,趕快聯繫您的兒科醫師。他們會根據小孩的狀況,判斷是單純補液就好,還是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,確保寶貝安全。


在家怎麼照顧小孩

當小朋友生病時,爸媽就是他們的「超級英雄」。這裡有幾個照顧秘訣:

水分補充最重要

腹瀉和嘔吐會讓身體缺水缺鹽,所以要給小孩喝「口服電解質溶液」(ORS)。這種藥局就能買到的飲料,能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和鹽分。一次餵一點點,比如用湯匙慢慢給,15-20 分鐘餵一次,看看能不能喝下去。

別只給純水或果汁,因為純水沒鹽,果汁糖太多,可能讓肚子更不舒服。

飲食慢慢來

嘔吐停了再試著給點吃的,像白粥、蒸蘋果泥、香蕉,都是腸胃的好朋友。少量多餐,避開油膩或刺激的東西,比如炸雞或牛奶,因為這時候腸胃還很脆弱。

多休息

生病時,小孩身體在跟病毒打仗,讓他們多睡一睡,能快點好起來。如果他們想玩,也別勉強,順著他們的狀況來。

別亂用藥

止瀉藥或止吐藥不一定適合小朋友,除非醫師說可以。病毒引起的腸胃炎,靠身體自己清病毒才是王道。


如何預防病毒性腸胃炎

預防比治療簡單,這幾招幫您把病毒擋在門外:

洗手是第一招

吃飯前、換尿布後、回家後,都要帶小朋友洗手。用「濕搓沖捧擦」五步驟最有效:先把手弄濕(濕),用肥皂搓至少 40-60 秒,把手心、手背、指縫都搓乾淨(搓),然後用水沖掉泡沫(沖),接著捧乾淨水洗洗臉或手(捧),最後用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(擦)。病毒最怕肥皂和這套洗手功夫!

不共用東西

別跟別人共用杯子、湯匙,尤其是有人生病時。家裡玩具、桌面可以用稀釋漂白水擦一擦,殺殺病毒。

疫苗幫大忙

輪狀病毒疫苗能在寶寶 2-6 個月時接種,能降低嚴重腹瀉的風險。

食物要乾淨

水果蔬菜洗乾淨,食物煮熟再吃,避免生冷東西。


常見問題與迷思

爸媽可能有些疑問,這裡幫您解惑:

「腹瀉多久算正常?」

通常 3-7 天會好,但如果超過一週還拉,或更嚴重,請找醫師。另外,爸媽可以觀察一下大便的顏色和狀況:如果有血絲便(紅色或暗紅色)或黏液便(像鼻涕一樣的東西混在裡面),可能不只是單純的病毒性腸胃炎,建議盡快帶小孩看醫生,因為這可能是其他問題的徵兆。

「抗生素有用嗎?」

一般來說,沒用!病毒性腸胃炎是病毒惹的禍,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,所以用不上。

但如果醫師檢查後發現腹瀉是由細菌感染引起(比如沙門氏菌或志賀氏菌),或是合併其他嚴重細菌感染,才可能考慮開抗生素。這需要醫師專業判斷,爸媽千萬別自己亂給藥哦!

「喝汽水能治腹瀉?」

這是個常見的迷思,但答案是不行,而且還可能讓情況更糟!有些人覺得汽水有氣泡,能「安撫」腸胃,或認為裡面的糖分能補充能量,但其實汽水的成分對腹瀉一點幫助都沒有。

汽水含糖量很高,喝下去反而可能刺激腸胃,讓水分被拉進腸道,加重腹瀉。舉個例子,如果小孩本來就拉得很厲害,喝了汽水,可能拉得更多、更稀,甚至肚子更不舒服。

更重要的是,汽水沒什麼電解質,無法補充腹瀉時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,比不上醫師推薦的「口服電解質溶液」(ORS)。所以,別聽信這個老偏方,還是乖乖用對的方法幫寶貝恢復吧!

「可以喝稀釋的舒跑嗎?」

不建議哦!舒跑雖然有電解質,但它的糖分和成分是設計給運動後補充用的,不是專為腹瀉脫水調配。稀釋後可能還是糖太多、鹽不夠,對小朋友的腸胃不一定好。還是用「口服電解質溶液」(ORS)最安全,醫師和藥局都推薦!


結語與鼓勵

病毒性腸胃炎雖然讓爸媽忙亂,但只要注意水分補充、讓小孩休息,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順利好起來。看到寶貝不舒服,您一定很心疼,但別擔心,您已經在做最好的照顧了!有任何問題,隨時問醫師,我們都很樂意幫您。一起努力,讓小朋友早日恢復笑臉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