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施銘洋
白袍人生學群組創立至今將近一年,每一次能與線上夥伴在線下相見,總是特別珍惜。因為我們都明白在不同的人生賽道上前行時,最需要的,是交流彼此的故事,調整自己的節奏,並重新校準心中的羅盤。
半年前,豪老師一聲召喚,「華山論劍」在台中火熱展開。身為中部人,理所當然接下這場聚會的站長任務。活動結束後的這幾天,心情像湖面微波盪漾,餘韻不斷……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貫穿整場活動的氛圍與精神,那會毫不猶豫地選擇:「勇氣」。
The Magic of Networking 人脈力
在楊醫師的演講中,眾人感受到一種「突破自我邊界」的勇氣。他開場直言自己就是「直美」,看似輕鬆,卻藏著對現實的深刻理解與自我期許。自踏入美業起,便以「向最好的學習」為目標。他未因體制限制而自我設限,反而主動透過社群媒體聯繫業界前輩,不懼拒絕,也不怕冷場,換來一次次珍貴的請益機會。這不是幸運,而是主動出擊的成果。他的故事提醒我:只有走出舒適圈,才能遇見更大的舞台;只有主動前行,才可能被命運點名。
醫院讓你儲備能量,診所讓你掌握人生!Your Career, Your Choice!
在醫院深耕骨質疏鬆、精進注射技術期間,吳執行長展現了「轉譯實踐」的勇氣。他不僅在醫療技術上不斷突破,也致力於社群與衛教資源的經營,從醫院到診所累積可觀能量。許多人對繁瑣之事避之唯恐不及,他卻視為機會,做出全國第一的成果。離開醫院光環之後,仍憑藉紮實的實力與信任,快速站穩診所腳步。他的歷程證明,當知識與實踐並行,醫療影響力便不再侷限於體制之內,而能在基層發光發熱,創造無法複製的價值。
三代嬉皮論 Unique but useless
陳院長以三代模型勾勒世代轉變的輪廓:第一代為生存而犧牲,第二代追求生活品質,第三代則沉溺於符號與情緒價值的消費。他點出城市、家庭與文化資本的演進,也像鏡子般映照人們的心理位置;亦提醒所有聽眾,成功無法複製,但可以觀察與學習。比起複刻他人經驗,更重要的是辨識當下時空、自身優勢與環境切點。這樣的反思,呼喚出一種「識別自己定位」的勇氣,幫助每個人在變動快速的時代中找出穩健步伐。
從白色巨塔到空降復健科診所開業的點點滴滴
陳院長分享了離開醫院、自營診所的心路歷程,展現「面對改變」的勇氣。他以「視病猶親」為核心理念,從初診即建立醫病信任,再透過特色療法如 PRP、玻尿酸與體外震波,提升自費比例與現金流穩定度。營運管理方面,善用 Google 表單掌握收支與績效,並透過網路與在地社群雙軌策略逐步建立品牌。此外,他強調保險規劃的重要性,讓診所營運有後盾,也保障員工與病人。他的實戰經驗為轉職或創業的醫師提供了明確方向。
2025 市場震盪的 ETF 攻略:資產配置保平安
林醫師的投資經驗中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「穩定信念」的堅持。不追求短線操作,而是長期佈局、理性配置。真正的困難不是選股選時,而是在震盪與不確定中,依然堅持紀律與耐心。從股債平衡、黃金避險到全球動能分散,分享如何用科學方式面對波動。那不是賭博,而是一種風險管理的哲學。這所展現的,是在金融風暴中「不被情緒牽引」的勇氣,並提醒所有人:穩健的投資,也是一種面對未來的準備。
韌帶與肌筋膜早期修復:健康老化的關鍵投資
在龔醫師的分享中,韌帶及筋膜從來不只是「受傷才想到的東西」。其關乎身體穩定、疼痛來源,甚至老化速度。她不斷強調:「提早修復就是一種健康投資。」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智慧,更是一種「提早行動」的勇氣。許多人等到退化才治療,但真正有遠見者,懂得在問題萌芽時就介入。她以增生療法、PRP、功能性訓練與超音波診斷構建完整策略,將復原效率推向極致。健康,不該是拖延的結果,而應該是主動經營的選擇。
從面相看病人與員工特質:最初和最後的決定
面相學在李醫師的解說下,成了一門閱讀人的藝術,「看見真實」的勇氣。鼻翼厚實者擅理財,單薄者常成月光族;鼻孔外露錢財難守,藏得住則穩中求勝。鼻樑平順者人生安穩,有結節者則歷經波折、內心堅毅。眉壓眼者多心事,眉眼分明者性情灑脫;眼頭微勾者細膩聰明,眼圓者則坦率可親。耳外翻者敢衝敢言,內貼者穩重保守;山根挺者自信足,塌者則另有一套抗壓方式。演講結束後,身邊的夥伴也紛紛「不小心」盯起彼此的五官來端詳,讓人會心一笑。
以管窺天:0 到 1 的堅持;1 到 0 的勇氣
張醫師提出:「從 0 到 1 是堅持,從 1 到 0 是勇氣。」許多人擅長從無到有,但真正困難的是在已有地位後,選擇重新歸零。他曾參與制定癌症預防指引,也曾躍上國際舞台進行 Live DEMO,卻在成就高峰時,決定離開醫學中心,走向更自由的專業人生。他用行動證明:價值不是只存在於巨塔裡,也能在不同的舞台持續發揮。轉身不是逃避,而是對信念的堅守,是不被現況束縛的「理想實踐」勇氣。
白袍 30-40-50 哪些該做!哪些更不該做?
豪老師的分享,像是在三十、四十、五十歲的人生關卡中點亮一盞燈。他不是談升遷,而是提醒大家:到了某個階段,要更明確知道哪些事該做,哪些事更不該做。從人脈複利、數位資產到第二成長曲線,每一個選擇都是一次自我辨識與重構。「投資自己比儲蓄更重要」,引發我對於重塑角色與價值的深刻反思。那是一種對既有成功的重新編排,也是一種「不怕重新出發」的勇氣。在瞬息萬變的醫界,真正重要的,是不斷校準方向的能力。
期貨程式交易與悲慘加密貨幣的真實人生
徐醫師的投資之路,是一場與自己抗衡的旅程。從初期的虧損焦慮,到逐漸建立起風控、策略與紀律,他將醫師的冷靜思維帶進波動劇烈的市場。「投資不是看懂市場,而是看懂自己。」這句話像鏡子一樣照見每個人的內在慣性與衝動。經歷過加密貨幣的高峰與崩盤,也從中領悟出:真正值錢的,不是獲利數字,而是能否穩住心緒、堅守系統、「持續修正」的勇氣。這場跨界修行,不只是財務成長,更是人格鍛鍊。
睡眠經濟:不是你不努力,是你睡得不夠深
許醫師從耳鼻喉專業延伸出「睡眠」議題,打開一扇新視野之窗。她指出,現代人常因淺眠、止鼾、疲倦而忽略健康根基,而這正是潛藏的臨床與市場機會。透過手術、非藥物療法與跨科合作,建立出具規模的整合模式。這樣的延伸,來自於一種「識微見遠」的勇氣,願意從微小不適中,看見尚未被滿足的需求,並據此拓展專業價值。她沒有離開本業,而是延伸出另一條與社會接軌的新路線,讓醫療更貼近人心與生活。
快樂是什麼,打造你的人生特調
王醫師用多巴胺、催產素、血清素、腦內啡四種快樂荷爾蒙,拆解人類的幸福結構。快樂不是浮誇刺激,而是一種可被培養的身心狀態。運動、陽光、正念、飲食與陪伴,看似瑣碎,卻是內建於生活的療癒力量。他提到,要打造真正的快樂體質,需要一種「慢下來」的勇氣,在快節奏世界中選擇停下腳步,好好睡覺、吃飯、與人連結。快樂不是速食,是持續經營的習慣,而每一次真心的微笑與擁抱,都是對幸福最溫柔的投資。
魔術與醫術
黃醫師以魔術巧妙連結醫病溝通。他說,醫師就像魔術師,並非欺瞞,而是懂得把病人的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。衛教也需要有三種版本,才能進入不同患者的心。最讓人難忘的,是他提出「魔術發生三次」:當下、回憶、轉述。病人記得的,往往是高峰與結尾,非整體過程(峰終定律)。這提醒了我,在療程中設計記憶點,提升滿意度。這是一種「重新詮釋」的勇氣,也是將醫術轉為藝術的可能。
ROAS > 30 的數位行銷心得
林醫師用行動證明:數位行銷不是賣弄,而是經營信任與差異。他的品牌策略不靠砸錢,而是透過內容宇宙建立深度關係。善用短影音、圖文與情感故事分層推進,做到 ROAS 超過 30,成為醫師圈中少見的行銷實戰家。背後支撐他的,不是技術,而是一種「勇於試驗」的勇氣,敢於讓陌生人看見,願意在錯誤中優化。在他的身上看見了:醫療不必被動等待患者上門,而是能被看見、被理解、被選擇。
如何於政論節目上操作醫療社會議題
何主任並未迴避「醫師上節目」的爭議性,而是以紮實的準備與穩健的表達顛覆想像,不僅蒐集資料、製作圖卡,更精煉語句與應答。他深知在政論現場發言,是代表整個醫療專業,這是一種「挺身而論」的勇氣,在需要發聲的時刻站出來,理直氣和地讓醫療議題進入大眾視野。醫師不只是診間的執行者,也能成為公共政策的推手。專業若不言說,就只能被動接受他人詮釋。
I 人的破蛹之路:一位醫師的媒體行銷與個人品牌之旅
對於陳醫師(自喻 I 人)而言,從翻譯一本書到每週直播,是一場蛻變歷程。她不靠浮誇短影音吸引關注,而是在自己擅長的平台上,穩定發聲、累積信任。這一切的背後,是一種「走出舒適圈」的勇氣。她證明:性格不是限制,只要願意開始、願意持續,慢慢來也能走很遠。品牌不在於聲量,而在於真誠與一致。用自己的步調,建構了一個被理解、被記住的醫師形象,也能讓人看見屬於 I 人的光亮力量。
後記
這場聚會,就像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們在不同時期所需面對的抉擇與變動。從台上講者的故事到台下彼此的對話,我聽見的是一次又一次跨出舒適圈的勇氣;看見的是一群人如何在動盪中堅定、在模糊中找路。
每位講者分享的,不只是知識與經驗,更是從他們人生深處淬鍊出的信念。他們用真誠的語言、幽默的鋪陳、清晰的結構,讓每一段故事不只是「經歷的回顧」,更成為「方向的指引」。從破圈、自媒體實踐、醫療創業、數位行銷、甚至投資與睡眠經濟。
每一場分享都似乎在問著我同一件事:你,願意勇敢地重新出發嗎?
有些人選擇離開體制,重新定義醫療的價值;有些人則在原有的賽道上,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支線任務。不論形式如何,他們都在用行動證明:「人生不是只有一種寫法,醫師的角色也從來不只一種樣貌。」
這場聚會像一瓶深藏的佳釀,越回味越有層次。對我而言,它不只是一次知識的補給,更像是一場「心態 reset」的旅程。讓我再次相信:在變動的時代裡,不需要什麼都確定,只需要持續地前行,只要你還有勇氣,就還有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