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施銘洋
「爸爸媽媽,小朋友得了腸病毒!」「醫師,他上個月才得過耶!!?」
每年春夏交替的季節,許多爸媽最怕聽到的應該是這幾個字。明明昨天還活蹦亂跳的小朋友,今天就開始發燒、流口水、嘴巴破,甚至手腳起紅疹……到底腸病毒是什麼?為什麼小孩特別容易被感染?今天就用最簡單的方式,讓我們來初步了解它!
什麼是腸病毒?真的只有腸子會出問題嗎?
其實「腸病毒」是一個統稱,它包含了一大家族的病毒,像是柯薩奇病毒(Coxsackie)、伊科病毒(Echovirus)、腸病毒 71 型、腸病毒 D68 型(Enterovirus 71、D 68)等等,名字聽起來像是魔法咒語,但都是造成我們孩子生病的「小壞蛋」。
雖然名字有個「腸」字,但不只會讓腸胃不舒服,還會讓嘴巴破、喉嚨痛、手腳長疹子,甚至有的孩子會拉肚子或嘔吐。
誰最容易得腸病毒?
答案是 5 歲以下的孩子,尤其是托嬰中心、幼兒園的寶寶們。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免疫系統還在建立,而且:
- 常常會把手手或玩具放進嘴巴裡
- 不太會自己好好洗手
- 喜歡跟小朋友黏在一起玩
這些都讓病毒有機會「悄悄傳染」,潛伏期 2 到 8 天(平均約 3 到 5 天),爸媽可能一開始也不會發現,直到孩子出現發燒、嘴破、疹子等症狀才警覺,而症狀出現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,這也就是為什麼學校要停課一週的原因。
什麼季節要特別注意?
台灣的腸病毒高峰期通常在每年 4 到 6 月之間,也就是春夏之交。天氣開始變熱,病毒也變得活躍,加上學校或安親班開學、接觸人變多,就很容易互相傳染。
腸病毒的常見症狀有哪些?
小朋友得腸病毒,常會有這些症狀:
- 發燒(可能是第一個出現的症狀)
- 嘴巴裡破洞、口腔潰瘍、喉嚨紅腫、吞嚥困難(吃東西變得很痛、一直流口水)
- 手掌、腳底、屁股起紅疹或小水泡(俗稱:「手足口病」)
- 有時會拉肚子、嘔吐,或精神不佳
有的孩子症狀很輕微,可能只是發個燒就好了;但也有的孩子可能整整一個星期都吃不好、睡不好,爸媽也跟著心疼。
爸媽最常問的問題
Q1:會不會一直反覆得腸病毒?
會的。因為腸病毒的種類很多,這次感染的是 A 型,下一次可能是 B 型。每次感染只能產生對那一型的免疫力,不能「一次打怪全破關」。
Q2:大人也會得嗎?
會,但通常症狀比較輕微。有些大人甚至是「無症狀帶原者」,一點不痛不癢,卻悄悄把病毒帶回家傳給孩子。
Q3:要不要吃藥?
腸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(但有疫苗囉!),多半靠身體的免疫系統自行對抗。醫師會依症狀開退燒藥或止痛藥幫助孩子舒服一點。
結語
腸病毒的傳染力很強,潛伏期短約 3 到 5 天,一個生病的小孩可能在症狀出現前就已經傳染給其他人了。如果發現孩子有類似症狀,請讓他在家休息,不要勉強去上學。觀察孩子的精神、活力與食欲狀況,如果有異常,務必就醫評估喔!